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(記者 蔣雪林)3月18日,由中國新聞社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、網秦移動公司聯合舉辦的移動互聯時代的傳播創(chuàng)新論壇在此間舉行。來自首都高校新聞教學界、互聯網業(yè)界和媒體機構的專家學者,共話移動互聯時代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。
全國政協常委、外事委員會主任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,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,網秦移動公司CEO林宇博士等出席論壇并致辭。
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(zhí)行院長倪寧也在論壇上致辭。他說,3月17日,北京經歷了霧、雨、雪這樣的一日三變的天氣變化,這種天氣變化使人聯想到網絡傳播,網絡傳播也像天氣一樣,瞬息萬變?,F代社會已經進入到以移動媒體和互聯網進行結合的時代。而當傳播進入移動互聯時代,傳媒界面臨著在這個時代如何抓住機遇、迎接挑戰(zhàn)的問題。
在專題演講部分,人大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表示,移動互聯時代傳媒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關鍵,第一是要嵌入圈子,第二個是要整合資源。今天的社會呈現出來的一道景觀就是:由于互聯網各種各樣的社會化媒介、自媒介的出現,人們越來越多地形成了自己的圈子。在這樣一個個碎片化的社會圈子之間,如何建立關系價值,就成了特別重要的一項價值訴求,一個產業(yè)如果能夠把人和人之間、人和物之間建立起一個關系的構造,獲得了這樣的一種關系的把握力、整合力,那么它就占據在產業(yè)價值鏈的高端上。
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執(zhí)行院長呂本富說,未來的機會大門已經向移動互聯網敞開,同時,網絡水軍也已經進入到這個行業(yè),它就面臨著給你刷排名、刷什么排行,說明行業(yè)也已經有泡沫和浮躁了。呂本富建議,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立下精細化營銷、精細化運營等十條軍規(guī),避免走彎路。
中央財經大學傳媒經濟中心副主任譚云明認為, 移動互聯不是傳統互聯網的簡單復制,它正在催生著一個新的產業(yè)形態(tài)、業(yè)務形態(tài)和商業(yè)模式。它也不僅是一種關乎技術的問題,也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流行、時尚文化。人們甚至連乘公交、坐地鐵都通過智能終端閱讀各種信息、資訊,還越來越多地通過移動互聯來辦理銀行、證券、保險業(yè)務,至于預訂票務、旅行、酒店住宿等都早已離不開移動互聯網了。移動互聯已經滲透到普通公眾生活的每一個角落,蘊藏著巨大商機。
和訊網副總經理、首席技術官江濤說,移動互聯網時代存在巨大的機會。過去,公眾要看信息,可能直接去門戶網站看,或者看報紙、電視?,F在,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發(fā)生根本變化,現在是可通過微博關注一些人,然后通過這些人過濾信息和推薦信息,獲取信息社交化的方式,信息傳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。
北京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產業(yè)促進局副局長鄒本雨表示,云計算時代移動互聯不可阻擋,現在大家做的是手機的端,手機做完了以后是電視,電視完了以后是汽車。我們現在移動互聯移動到手機上了,電視其實也是移動的,各種形態(tài)的電視,它最終也是一個端,可能要融合。在汽車電子方面也有巨大潛力。
中新社副總編輯張明新說,在移動互聯網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發(fā)展期時,傳媒界及產學界,一起在云時代探討傳播創(chuàng)新話題,把握了戰(zhàn)略的機會。論壇上很多領軍人物,都用各種各樣的表格、圖片、哲理,來展望移動互聯時代傳媒界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,回顧了移動互聯10年以來不凡的發(fā)展道路。紙媒在這個時代作為一種產品、一種文化、一種服務還有它的生存價值,但是它確實要面臨巨大的轉型,必須三結合,要與互聯網結合、要與移動互聯結合、要與新終端結合,才能爭取到生存空間。
網秦移動公共事務部副總裁金文勝說,計算機的出現以后有一個摩爾定律,每18個月集成度會增加一倍,也就是運算能力會增加一倍,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是一個加速發(fā)展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(fā)現很多的創(chuàng)新觀點都融合在智能手機上,在中間互聯網企業(yè)和媒體應該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?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和人大新聞學院、中新社發(fā)揮各自優(yōu)勢,合辦這個論壇的初衷。
全國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、中關村科技園區(qū)相關負責人和北京掌上通、深圳力派等移動互聯網軟硬件企業(yè)負責人也在論壇上做了交流。
分享到微信 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