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介紹了FPGA多路數據并行處理中所普遍遇到的序列傳輸與界面問題;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實際意義的處理方法,并以人工神經網絡控制算法為例進行了軟、硬件綜合處理過程設計演示,從而為進一步推廣FPGA的現(xiàn)代信息學、統(tǒng)計學數字處理技術開發(fā)提供了借鑒。
1 引言
FPGA 技術在國內外經過歷時十余載的以硬件、系統(tǒng)及應用設計為主要內容的迅速發(fā)展 之后,其現(xiàn)代信息處理與控制技術的發(fā)展已開始崛起。顯然,一系列以乘法和加法為主的現(xiàn) 代信息處理算法能夠發(fā)揮FPGA 全并行算法的優(yōu)勢,然而,算法中反復遇到的數字信息在節(jié) 點與模塊之間的序貫傳遞和交接,則給多路并行處理過程帶來了時差和異步的問題。例如, 系統(tǒng)辨識[1]的最小二乘參數估計算法中,信息壓縮矩陣與模型參數估計向量在并行地進行著 遞推計算,而無數次循環(huán)的中間結果則需要進行首尾交接;人工神經網絡[2]的訓練與執(zhí)行中 同一層的所有節(jié)點的各路輸入在進行著并行的加權求和與活化函數的代入計算,但層與層之 間則需要進行節(jié)點間的數據交錯傳遞;同樣,Kalman 濾波[3]算法中的觀測向量、狀態(tài)向量、 控制向量與噪聲向量都在相鄰的兩個時刻之間進行著數據傳遞。由于在同一層次上被并行地 執(zhí)行的各路的行進速度并不相同,交接的過程就需要互相等待,整個過程就需要統(tǒng)一控制, 否則將會出現(xiàn)數據丟失或傳輸阻塞。
本文將從硬件結構與功能的Verilog 語言數據流描述的角度,逐層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 。
2 FPGA 的數據傳輸接口
2.1 模塊內的數據傳輸
在一個模塊內,變量之間的數據傳輸接口的性質可分別用 reg(寄存功能,有延時性) 和wire(連線功能,無延時性)來定義。Reg 型常表示always( 觸發(fā)器)模塊的指定信 號,前者由后者通過使用行為描述語句來表達邏輯關系。
而wire 型常表示assign關鍵字的制定組合邏輯信號。當輸入輸出信號類型默認時自 動定義為wire 型。wire 型信號可以用作任何方程式的輸入,并且wire 型變量通常是用來表 示單個門驅動或連續(xù)賦值語句驅動的網絡型數據。
2.2 模塊間的數據傳輸
模塊間的數據傳輸接口例如延時輸出寄存器,它是一個使用了可控延時寄存器功能的AND 邏輯模塊(記作AND_G2)的數據流描述如下:
該程序中AND_G2_TEST 為頂層模塊,AND_G2 作為一個單獨的模塊被頂層模塊所調 用。通過綜合控制,A、B 的輸入信號達到同步。
3 FPGA-信息處理實例—簡單人工神經網絡設計
一個包括三個輸入、單個輸出、一個三節(jié)點隱含層的前向型人工神經網絡結構如圖1 所示。下面從多個角度討論數據的處理與傳輸。
3.1 信息處理數學過程為:
分享到微信 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