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單車已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,政府、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、資本都在熱捧,成了競相學習的榜樣。而共享電單車卻成了地方政府不鼓勵,風險投資不青睞的領域。同樣做短途出行的分時租賃,共享電單車究竟遭遇了什么?未來還有出路嗎?
前幾日,ofo小黃車宣布獲得7億美元E輪融資,共享單車受到瘋狂追捧,但共享電動單車卻沒有這個好運。
6月29日,共享電單車品牌“逍遙電車”亮相西安,試投放了20輛車,但當天即被城管叫停,全部車輛被要求收回。
同一日,“小熊出行”在廣西桂林投放了約40輛電動車,這批車因為沒有號牌被交管部門及時叫停,而聞訊趕來的客服人員還因為無牌行駛被罰款50元。
上述兩家企業(yè)遇到的發(fā)展困境并非孤例。
早在今年2月,小蜜電動單車便被北京市交管部門界定為不合法,也就是不符合國標規(guī)定,交管部門責令公司相關負責人及時收回投放的電動自行車。
今年1月,在深圳上線的7號電單車也被叫停,已投放的400多輛電動車被責令收回。而交警部門表示,深圳90%的道路沒有非機動車道,不適合發(fā)展電單車。
共享單車蓬勃發(fā)展的同時,為何共享電單車卻屢屢遇阻?而在共享單車泛濫的當下,共享電單車又還有多大的市場需求?
真?zhèn)涡枨?/p>
共享經(jīng)濟已是被玩壞的概念。除了共享單車,陸續(xù)也出現(xiàn)了共享充電寶、共享雨傘、共享籃球等等,外界本能地抱著看熱鬧的心態(tài),當帶電的共享電單車出現(xiàn)時,這會是一個偽需求嗎?
7號電單車進入南京后,CMO崔曉琪曾做過街訪,當時免費的共享單車已覆蓋了市場,但起步價兩塊錢的電單車還是受到了歡迎。“它可能真的是用戶群體的重合度偏高,但是出行場景的差異化,也還比較明顯。”
“從體驗角度來講,大家對電動車的接受度要比自行車高很多,大熱天就沒人愛蹬自行車了。”共享電單車品牌“筋斗云”創(chuàng)始人毛乾坤對創(chuàng)業(yè)家&i黑馬說,筋斗云選在了環(huán)境相對封閉的高校、景區(qū)和園區(qū),而目的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,控制成本與風險。
電單車的場景定位于3-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,7號電單車目前已在南京、深圳、北京和天津四地投放了七八萬輛電動單車,根據(jù)其運營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其訂單集中在三到五公里。這與當初的預期也相吻合,與原有的出行方式進行了差異化發(fā)展。
“歸根到底,我們就是一個分時租賃行業(yè)。”崔曉琪表示,租賃該關心的不是電動單車成本的高低,而是最終能否收回成本,獲得額外收益。不過崔曉琪并未透露每輛車每天的使用頻次和收入。
電動單車的造價普遍在2000-3000元之間,筋斗云創(chuàng)始人毛乾坤透露,筋斗云的成本在3500元左右,預計10個月回本。當然,這也是一個理想狀態(tài)下的數(shù)據(jù),真實情況如何還有待實踐檢驗。
按照當前市場入局者的做法,用戶使用車輛需要繳納199元到399元不等的押金,收費標準也比共享單車復雜,除了按時間收費,也按里程收費。以7號電單車為例,5公里2元,大于5公里,超出部分每公里加收1元。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,加收10元超時費。
有意思的是,做共享電單車的團隊大多來自此前火熱的用車市場。7號電單車的團隊幾乎是天天用車的原班人馬,小蜜電單車的團隊來自寶駕租車,閃騎的創(chuàng)始人之前是愛代駕的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。這些人之前所在的領域都受到了滴滴出行的重創(chuàng),處境堪憂,電動單車成為了他們新的突破點。
7號電單車CMO崔曉琪坦承,做電動單車的確受到了共享單車的影響。他們首次投放車輛已是今年初。而市面上出現(xiàn)的共享電單車品牌,也基本是共享經(jīng)濟炒熱之后才出現(xiàn)。
慢熱的市場
拋開政策因素不談,共享電單車的發(fā)展本身也受到更多現(xiàn)實條件制約。
與共享單車隨用隨停不同,電單車普遍采用的是有樁模式或者電子圍欄技術,用戶使用之后需要停放在指定地點。7號電單車起初采取隨用隨停做法,考慮到政策風險,后來改成了電子圍欄。
指定地點停放的模式雖然有利于規(guī)范管理,卻也限制了電單車的發(fā)展。被寵壞了的用戶沒有將車停在指定地點的習慣,已開始有用戶抱怨找不到停車點,或者是停車點太少。而根據(jù)7號電單車的規(guī)則,用戶未在指定位置還車,將會被罰款,小于1公里加收10元,超出1公里加收100元。小鹿單車也會對未按指定地停放的用戶收取一分鐘3元的費用。這些舉措無疑壓抑了用戶需求。
運營也將是難題。電動單車的重量普遍在三四十公斤,甚至更重,對于搬運維護人員而言,如此重的單車,搬運起來相當麻煩,不太可能像共享單車那般進行大規(guī)模調(diào)度。同時,電動單車涉及到電力問題,目前大多品牌采用人工換電池做法,靠三輪車定期不斷進行維護,從這一塊來看,電動單車的運維成本也將遠高于自行車。
防盜也任重道遠。共享單車成了國民素質“照妖鏡”,廣泛存在用戶私藏或者破壞車輛的行為,而造價更為高昂的電動單車面臨的防盜形勢將更加嚴峻。不過,據(jù)崔曉琪告訴創(chuàng)業(yè)家&i黑馬,7號電單車在深圳的丟失率為1%,在北京的丟失率為3%。每輛車和電池都安裝了防盜裝置。
但在這些現(xiàn)實境遇之下,共享單車受到熱捧的同時,電動單車在資本層面卻頗受冷遇。據(jù)創(chuàng)業(yè)家&i黑馬不完全統(tǒng)計,目前入局共享電動車的玩家近二十家,大部分在二三線城市以及景區(qū)、校園等半封閉區(qū)域,而而已宣布獲得融資的10個項目,大多也處在天使融資和A輪融資,金額不大,沒有出現(xiàn)共享單車那般的聚集效應。
資本冷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政策上的不明朗,多地政府持不鼓勵態(tài)度。另一方面,遍地免費共享單車的當下,電動單車有多大的市場空間沒能得到實踐檢驗。相比于共享單車,目前還很少共享電單車品牌進行了規(guī)模化投放,這筆賬能否算過來依然是個未知數(shù)。
電動單車的造價遠高于自行車,而資本遲遲不動,也使得入局者體量普遍不大。無疑,共享電單車或許會是出行市場的不錯選擇,但限制因素太多,想要像共享單車那般野蠻生長,幾乎沒有可能。
分享到微信 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(wǎng)頁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