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音箱是一種慢節(jié)奏的產品
不同產品的先天屬性差別會很大,臉萌這種產品很可能整個生命周期一共只有幾周,而微信這種產品最終的決勝期可能只有一年甚至幾個月。但智能音箱這產品的啟動期很可能長達數年。
(2017年智能音箱看似春天已至,但其實未必,類比智能手機,我們很可能仍然處在2007年。)
通常來講,新型的通用型產品都需要一個較長的啟動周期,這里面既有技術的原因,也有生態(tài)成熟本身就需要一定時間的原因。個人電腦從出現到普及花了差不多20年,智能手機相對比較短,那也花了差不多4-5年。智能音箱這個品類的成熟周期很可能會與手機相當,當然這個過程中成熟的絕對不只是智能音箱,也會包含整個遠場語音交互。
而之所以需要這么長的成熟時間,正和這個品類的兩個核心瓶頸有關:
一是技術本身。不管我們怎么宣傳,不管過去在其它方面有任何積累,任何一個公司如果忽視亞馬遜做產品花了4-5年這一基本事實,那就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。這就和我們如果盲目追求畝產十萬斤,那就很可能連正常的收成都沒有是一個道理。技術本身里面蘊含了一種剛性,你可以適當彎折它來適應場景,但如果彎折過甚,一旦它反彈回來就會把違背技術規(guī)律的產品打的滿地找牙。
二是生態(tài)本身需要成長和打磨。習慣通常和生態(tài)共同成長,當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玩手機的時候,手機的生態(tài)也就大成了。這里面蘊含了內容-習慣彼此促進的一個過程,眼下智能音箱實際上是兩者都缺。這反過來意味著這個品類仍然處在早期階段。不過據此就以中國人沒有聽音箱的習慣為理由,認為智能音箱在中國不會成功就是更為奇怪的解讀。中國人其實也沒有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。
不管從哪個角度看,智能音箱都是一種慢節(jié)奏的產品。拿馬拉松當百米沖刺來跑其實是不樂觀的。
智能音箱此后的走勢
如果一款產品本身不能和叮咚做出本質差異,那更可能是叮咚的量級為中軸線而上下起伏。原來的用戶基礎可能會促進其生產銷量的增加,但如果產品自身不產生粘性,那這種增加就會變成一次性的,進而變得毫無意義。
這點和上一點連在一起看就特別有意義,它事實上要求先把產品預期放低,把產品做小,耐心打磨技術和體驗,而不是上來就高調做一款無所不能的產品。眼下看來,大多產品的運作方式正好與此相反。
所以智能音箱下面的走勢很可能并不會一帆風順,而是會大范圍受挫,然后才會有人在此基礎上琢磨產品應該如何重新定義。這很像HTC,雖然做手機比小米早,但若論結果卻遠遜一樣。
這里的結果有可能是兩種:
一種是最終勝出者仍然是現在的各路玩家。這就需要些痛定思痛,其實比較困難。
一種是又會有新的玩家出現。誰如果做成了這件事情,那誰就會是新的小米。
以過往歷史來看,第二種可能性反倒是高于第一種可能性。
整體來看,接下來以及2018年的發(fā)展勢頭可能會一定程度受挫,然后涌現出更多新的玩家。
從智能音箱到語音助手
語音助手的范圍一定會大于智能音箱,所以智能音箱只是載體之一。在很多人關注智能音箱的同時,遠場語音交互會以語音助手的形式在各種設備上逐漸落地。這就好比當觸屏出現后,大部分設備要重做一遍。
當遠場語音交互成立后,事實上更多的設備要重做一遍(比如觸屏不會影響攝像頭,但遠場交互會)。當前這點上發(fā)力最多的是百度DuerOS,近來百度聯(lián)合聲智科技推出的麥克風陣列,其目的顯然也不是只覆蓋智能音箱市場。
但必須一提的是,雖然現在很多公司逐漸提高了對語音交互的重視程度,但很可能還是遠遠低估了它所可能帶來的變化。整個人機交互發(fā)展的主線很可能是先語音,然后語音和視覺相融合構成更便利豐富的交互形式。但從觸屏到語音是顛覆性的,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,從遠場語音交互到語音與視覺的融合則是改善性的,很可能會維持那時候已經確定的格局。
而遠場語音交互之所以是顛覆性的在于:它很可能讓科技公司的競爭更為激烈,而只剩下數目更少的玩家,因為在語音交互下,生態(tài)系可能具有唯一性,而生態(tài)系里的超級應用也具有唯一性。這點我之前文章里提到過,這里重復一下:
我們先做個基本的假設,那就是Alexa獲得了巨大成功,滲透到各種設備之中,包圍了人們的生活,人們有50%的時間在通過語音和設備打交道,并且日活逼近Android。
那這時候一定會衍生這樣的需求,用戶會說:Alexa,幫我通知下馬化騰,明天我不見他了。這時候就需要有一種通訊的IM來實現這種需求。這時候亞馬遜就有兩個選擇:第一它接入一種已有IM,比如Whatsapp,或者Skype。第二種是自己做一個嵌在Alexa里面。亞馬遜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幾率會選擇后者,而不是把這種基礎設施開放給別人,因為前兩種要么屬于Facebook,要么屬于微軟。
如果在中國是阿里巴巴做成了Alexa,那百分百不會選擇對接微信。我們很難想象這種語音交互方式:Alexa幫我用Whatsapp給馬化騰留個消息,明天我不見他了。在語音交互中WhatsApp這類應用的標識很可能會被優(yōu)化掉。如果Alexa還只是百萬級、千萬級DAU的應用時,那這個特性還不關鍵,但如果它是10億DAU的系統(tǒng),那這個特性的影響就會被無限放大,也就說搜索、IM、電商很可能都只有一家,而不是像現在雖然少,但還有個1、2、3名。
眼下我們還不太確定最終的生態(tài)是否會有唯一性,比如說終極狀態(tài)下是不是只會有Alexa,然后它滲透到無所不在的地步,還是說同時會有幾個Alexa存在,分別屬于不同的大公司。純從技術的角度看,很可能真的只會有一個(也許是兩個,畢竟有蘋果存在)。而一旦如此就會產生非常顛覆性的結局,今天的巨頭不再是巨頭,而新玩家則因此而崛起。
小結
有時候想想自己似乎一直在做一些很逆向思維的事情,當沒人關注智能音箱的時候,我大多時候在說,這必是未來;而當大多人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則又反過來說它來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。其實這也并不矛盾,其間唯一差異只在于尺度。具體產品比如阿里的智能音箱就不做細節(jié)上的評論了,想說的已經在上面提到了。
分享到微信 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