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全國政協委員、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履職的第七年,也是他建議“聚焦人工智能,加強新技術落地應用”的第三年。今年,李彥宏帶來的最新提案內容涉及構建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、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以及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等三方面。
李彥宏認為,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是方方面面的。“不僅是對消費者在各個層面的推動作用,比如說信息自動個性化的推薦,視頻的理解。更多的是在生產端,比如我們的生產制造,生產出來的鋼板有沒有瑕疵,組裝iPhone的時候,每一個零件是不是合格等。”他說,聚焦人工智能其實是聚焦技術的未來。
做好車路協同
“百度做無人車這么長時間,其實越做越覺得,它不僅僅是車本身的問題,更多的是全社會的交通問題,怎么能夠更好地去解決。”談到智能交通,李彥宏覺得這是未來的大機遇。
近年來,隨著城市發(fā)展進程不斷加速、百姓出行需求日益增長,交通擁堵和安全已成為城市發(fā)展的難題。如何緩解?李彥宏說,依靠人工智能。比如,依靠多傳感器融合等車路協同技術建設的智能路網,可提高交通系統的感知能力,實現車車、車路的信息交互和共享,有效避免或減少交通事故,并服務城市智能交通體系優(yōu)化;運用智能云、大數據、邊緣計算等技術,搭建計算平臺,分析全量交通數據,能夠預判擁堵趨勢并提前采取預防性措施;利用智能信號燈、智能停車系統,提升交通系統的調度能力。
場景在腦海中,可真正實現確有不少阻力。改造整個道路交通網,不是單獨靠某家公司就能實現的。“新技術與城市交通治理的融合還處在早期階段,政府的政策在這個時期尤為關鍵。”李彥宏希望,國家能進一步加強引導,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,鼓勵各地探索并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。
“我們看一些城市的數據,每年因為交通擁堵大概會造成GDP的5%到8%的損失,這其實是很多錢。”李彥宏說,許多城市在治理交通擁堵上花了很多錢,這些錢大多用來建地鐵、大型停車場等物理設施,而在軟件層面的基礎設施投入較少,“物理空間是有限的,而軟件設施是大有可為的。”他舉了智能紅綠燈的例子,“利用大數據智能調控紅綠燈時間,光這一項,據我們測算都能大幅度地提升通行效率,大概30%-40%。”
因此,李彥宏建議,政府要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,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,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布設,開發(fā)車路協同管理平臺。同時,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范,選取有條件的城市,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、智能停車等應用,并逐步向全國推廣。
打破“數據孤島”
幾年前,人們還在為人工智能的前景爭論,如今,這項新技術已經滲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2013年,李彥宏第一次上兩會,那時“互聯網領域的委員還很少”,而現在,“整個社會越來越接受互聯網、人工智能這些新技術對于社會的價值”。與此同時,新技術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,最明顯的就是“數據孤島”問題。
李彥宏為此專門尋找了一個小切口——電子病歷?,F在在大多數大醫(yī)院都有電子化的病歷,但是這些病歷相互之間是不聯通的,在不同的醫(yī)院看病,需要重復描述相關病癥、做重復的檢查,“這對于社會資源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。”
“我們擁有海量的數據,但這些數據都是割裂的。”李彥宏說,電子病歷包含豐富的臨床數據和經驗,有助于我國醫(yī)學科技進步和診療水平的提高,進而提升百姓健康水平,但受限于“割裂”的現實,這些數據的作用大大降低了。
“我這次帶來的提案就希望能由國家衛(wèi)健委牽頭,在電子病歷數據的管理、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(guī)劃,加快相關智能應用的探索,助力形成優(yōu)質高效的醫(yī)療衛(wèi)生服務體系。”李彥宏建議,繼續(xù)推行并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,鼓勵醫(yī)療機構與科研院所、企業(yè)加強合作,提升我國電子病歷數據資源的規(guī)模和質量。同時,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,加快相關法律、管理規(guī)范的制定,開發(fā)數據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機制。相關技術成熟后,向基層醫(yī)療機構推廣,從供給側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,助力“健康中國”戰(zhàn)略早日落地。
避免技術“跑偏”
“我覺得AI應該做的是讓它去幫助人和服務人,不應該做的是讓它去傷害人和控制人。”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關于人機關系、AI倫理的探討也越來越多,在這樣的情況下,李彥宏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,處理好機器與人的新關系。
李彥宏表示,跟所有其他技術一樣,如果我們不注意去控制的話,就有可能出事故。“就好像碰到高壓線會被電死,并不是說電比人更聰明,而是這個技術在發(fā)展過程當中就會出問題。”所以,要盡力避免技術“跑偏”。
“如果AI在某些方面,對人的正?;顒赢a生了負面的影響,那我們就要去規(guī)范它,出問題了就往回拉一拉。”他說,我們不希望AI技術用到不該用的地方去。技術該用的地方就是要去服務人,幫助人們做一些人們想做的事情。
對此,李彥宏建議,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,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(yè)專家、人工智能企業(yè)代表、行業(yè)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,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,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。他表示,應以人為核心,加強相關研究;強化領軍企業(yè)擔當,加快人工智能倫理原則落地,讓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人們成長和發(fā)展;加強國際交流,凝聚全球共識,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倫理原則的研究和制定。
分享到微信 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